环隐,有序

大化循环不可穷,至哉枢始得环中。
漆园化蝶有今日,柱史犹龙非此翁。
斋馆前朝存旧制,丹青遗像仰高风。
百年文献凋零尽,川上空嗟逝水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环隐,有序》是诗人张昱创作的诗作,体现了他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该作品不仅展现了张昱卓越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及历史变迁。以下将对这首诗进行分析: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张昱(1289—1371),字光弼,号一笑居士,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他少时从学于虞集,后因不满时局弃官归隐,最终以“可闲老人”自号度过余生。
  • 时代背景:张昱生活在元末明初,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他目睹了社会的巨大变迁和文化的凋零,这些经历反映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环隐,有序》的独特风格。
  1. 诗歌原文与译文
  • 原文展示:大化循环不可穷,至哉枢始得环中。漆园化蝶有今日,柱史犹龙非此翁。斋馆前朝存旧制,丹青遗像仰高风。百年文献凋零尽,川上空嗟逝水东。
  • 译文解读: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更的感慨和对过去美好岁月的怀念。
  1. 主题思想
  • 哲学思考:《环隐,有序》通过“大化循环不可穷”等句式展现了道家的宇宙观和时间观念,强调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循环性。
  • 文化反思:诗中对前朝制度的保存、历史人物的评价反映了诗人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张昱的诗歌语言豪放而不失细腻,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如将历史人物比作“柱史犹龙”,使诗句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深远的哲理意味。
  • 结构布局:诗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环隐,有序》不仅是张昱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元末明初诗歌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诗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同时对于欣赏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也有重要的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