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门早朝次韵

千官趣谒武楼间,尽是洪钟帝铸颜。
咫尺天威临御座,太平风景出朝班。
握兰凤阁舍人贵,视草鸾坡学士闲。
骑马共谈双阙下,期将万寿祝南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天门早朝次韵》是由元末明初的张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作者简介
  • 张昱,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元明间庐陵人。他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等职。晚年居住在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直到明太祖征至京,才被厚赐予还。
  1. 原文节选
    千官趣谒武楼间,尽是洪钟帝铸颜。咫尺天威临御座,太平风景出朝班。握兰凤阁舍人贵,视草鸾坡学士闲。骑马共谈双阙下,期将万寿祝南山。

  2.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诗人通过对朝堂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庄严而和谐的气氛。“洪钟帝铸颜”形容皇帝的威严和尊严,“太平风景出朝班”则表达了国家和平繁荣的景象。
  • 人物形象:诗中的“凤阁舍人”、“鸾坡学士”等人物形象,通过其职务和所处的环境,衬托出朝廷中官员们的地位和生活状态。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述朝政和宫廷生活的繁华,反映出作者对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元末明初,即张昱的晚年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而张昱的作品则反映了他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和平时代的赞美。
  • 文学地位:张昱作为一位著名的文人,他的文学作品在当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征。

张昱的《奉天门早朝次韵》不仅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元代文学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活、宫廷文化以及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