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杏花

小楼春雨卖花时,尽说京城好女儿。
有笔何应描不就,况兼红粉不曾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描杏花》是元代张昱创作的一首词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白描杏花》的作者张昱,字叔夏,号东湖居士,是元朝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物的情感,而《白描杏花》便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在诗词领域的深厚造诣。
  2. 作品原文:《白描杏花》全文如下:小楼春雨里,常记卖花人。有笔何应写,况兼红粉新。这首诗简洁却意味深长,描绘了一幅春雨中卖花人的生动画面。诗人通过对卖花人及其所售之花的描述,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与思考。
  3. 艺术特色:《白描杏花》采用了白描这一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即以线条勾勒对象,不求色彩渲染,略施淡墨即可展现对象的神韵,使得作品呈现出朴素、清新的艺术风格。这种手法不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绘画技巧,也使得诗歌更加含蓄、耐人寻味。
  4. 思想内容:诗的前两句“小楼春雨里,常记卖花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春天雨中小楼的景象,卖花人在雨中辛勤劳作的情景跃然纸上。后两句“有笔何应写,况兼红粉新”则表达了诗人对卖花人的同情以及对红粉佳人的怜惜之情。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也反映了元朝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复杂看法。
  5. 文化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白描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能够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复杂的情感和意境。《白描杏花》作为其中的佳作,不仅因其艺术形式受到赞誉,更因其深邃的内涵和情感表达被后人传颂。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情世态的深刻反思。

张昱的《白描杏花》不仅是一首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篇富含哲理和情感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