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禅相见具袈裟,旋汲新泉自煮茶。
笑问世间春几许,东风开遍石岩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老禅相见具袈裟,旋汲新泉自煮茶。
笑问世间春几许,东风开遍石岩花。
《题大慈寺僧房》是元末明初张昱的作品,展现了老禅与新茶的闲适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世间春意和自然景色的欣赏。
在探讨这首诗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张昱的背景信息。《题大慈寺僧房》的作者张昱,出生于元末明初的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他的生平经历颇为丰富。张昱曾任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以及行枢密院判官,是一位具有政治身份的文人。晚年他选择退隐于西湖寿安坊,过着隐居的生活。
诗中“老禅相见具袈裟,旋汲新泉自煮茶”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禅院景象,体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交流。通过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张昱展示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精神追求,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到理解和深刻感悟。
“笑问世间春几许,东风开遍石岩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感受。春风中盛开的石岩花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而诗人的提问则透露出一种对世界和生活哲理的探索。
《题大慈寺僧房》不仅是一首描写禅宗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歌,也是张昱对人生哲理的一种哲学思考和艺术表达。通过对这一文学作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