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萧山县

原野萧条井邑虚,居人都是劫灰馀。
桥边犹有江淹寺,不为题诗驻使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萧山县》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简要地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作者介绍:张昱,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元明间庐陵人。他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中,尤其以诗的成就最为突出,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过萧山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2. 诗句解析:《过萧山县》中的“原野萧条井邑虚,居人都是劫灰馀。”描绘了一幅战争过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破坏的感叹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而“桥边犹有江淹寺,不为题诗驻使车。”则展现了诗人对文化遗产的关注,以及他对文化保存的重视。这首诗不仅是对萧山县战乱后景象的描述,也是对那个时代人民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映。

  3. 历史背景: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元末明初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代。元朝的统治虽然结束了长期的战乱,但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的不稳定和经济的衰退。到了明朝建立初期,虽然国家开始稳定,但社会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农民起义频发,显示了底层民众生活的艰难和社会的不公。

《过萧山县》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读者,更因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而被后世所传颂。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不仅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也能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