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压江桥,长廊昼寂寥。
鸟啼春后树,龙起定中潮。
花雨随风散,茶烟隔竹消。
客程他日路,清话借通宵。
送哲古心往吴江报恩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吴江报恩寺》不是以歌曲形式存在的,而是一首五言律诗,由元末明初的诗人张宪创作,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的静谧美景和与友人相聚畅谈的愉悦之情。这首诗作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张宪是元末明初的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诗歌才华著称于世。《送吴江报恩寺》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友情的颂扬。诗中描绘了吴江边报恩寺的宁静景象,如“兰若压江桥”、“长廊昼寂寥”,通过生动的语言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感觉。
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意象来表达情感。例如,“鸟啼春后树”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而“龙起定中潮”则暗示了寺庙所在地的水文地理特征。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视觉美感,也加深了读者对诗歌背景的理解。
《送吴江报恩寺》在结构上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遵循严格的押韵和平仄规律。这种古典诗歌形式不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诗歌技巧,也使得整首诗读起来节奏和谐、朗朗上口。通过这种形式,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音韵之美。
诗歌还融入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思考。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还有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例如,“客程他日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旅途的展望,以及对朋友之间交流的珍视。
《送吴江报恩寺》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艺术表现力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更反映了他对人生和友情的独特理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入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