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铁厓先生归钱塘

团花染累吴蚕茧,五色文绫出金剪。
海风吹度滕王宫,南浦西山画帘卷。
天狗夜吠声如雷,东奎西壁昏煤炱。
土洲自可驾黄犊,铁箸何用画寒灰。
牛酥煼花春未老,湖上同谁剪芳草。
真珠酒泻紫蒲萄,金错刀镌红玛瑙。
六桥杨柳香雾深,吴娃一笑千黄金。
莫邪不作老龙舞,铁管自成丹凤吟。
软舆送别湖源道,江花照人日杲杲。
长风吹送书画船,先生眼空方醉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铁厓先生归钱塘》是元代诗人张宪的一首作品。张宪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崇高敬意,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以及送别时的深情厚意。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送铁厓先生归钱塘》作为元末民初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诗中不仅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如“团花染累吴蚕茧,五色文绫出金剪”,还展现了人物情感的细腻变化,如“海风吹度滕王宫,南浦西山画帘卷”等句子,都透露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艺术感觉。同时,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写,张宪也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就语言风格而言,张宪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使得诗句既富有诗意又不失流畅性。例如,“团花染累吴蚕茧,五色文绫出金剪”这两句,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江南丝绸的精美,也展示了张宪精湛的工艺描写能力。这种语言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

在艺术表达上,《送铁厓先生归钱塘》展现了元代文人独特的审美观和哲学思想。诗中的“天狗夜吠声如雷,东奎西璧昏煤炱”等句,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绘,更是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隐喻和批判。张宪的这种艺术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也为后人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窗口。

《送铁厓先生归钱塘》不仅在文学上具有较高的价值,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也值得深入研究。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文人的思想情感,进而更深入地探索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与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