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去尘机得暂闲,秋蟾思比去年看。
谁知黯黯阴云合,故作凄凄夜色寒。
好友不来倾绿蚁,诗人徒想凭阑干。
世间万事难前定,付与无心却较安。
中秋不见月继窦先生韵
介绍
《中秋不见月继窦先生韵》是元代诗人许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中秋夜晚月亮的思念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的原文如下:
拨去尘机得暂閒,秋蟾思比去年看。
谁知黯黯阴云合,故作凄凄夜色寒。
好友不来倾绿蚁,诗人徒想凭阑干。
世间万事难前定,付与无心却较安。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情的笔触,勾勒出中秋之夜的意境。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拨去心中的尘埃,暂时放下繁忙的工作,独自欣赏着秋夜的明月。然而,明月之下,诗人不禁想起了去年的中秋,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哀愁。正当诗人沉浸在这份思念之中时,阴沉的云层悄然降临,带来了一丝寒意,使原本皎洁的月光也显得黯然失色。诗人无法与好友欢聚一堂,只能独饮几杯美酒,借酒浇愁。此时,诗人只能徒自倚靠在栏杆上,望着窗外的月光,感受着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最后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认知,他感叹世间万事难以预料,不如将一切交给内心,保持一份平静与安宁。
许衡作为一位学识渊博的文人,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人的艺术才华,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风貌。他的生平经历丰富多样,曾从姚枢学习宋二程及朱熹的著作,并与之讲习。元宪宗四年(1254年),他应忽必烈之召出任京兆提学,授国子监博士。这些经历都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中秋不见月继窦先生韵》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情感的传达。它通过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中秋节期间人们的情感波动和生活状态。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百态、世态炎凉的一种深刻反思和表达。诗人通过对中秋节夜晚景象的描写,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社会和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使得《中秋不见月继窦先生韵》成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
这首《中秋不见月继窦先生韵》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更通过诗歌这一文学形式,传递了深厚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对于现代人而言,了解这样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加知识储备,更能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