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巴克实彦卿雪中见示韵六首

曚昽晓雾勒晨光,一样隆寒两月强。
欲和阳春呵冻砚,老夫持酒手犹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巴克实彦卿雪中见示韵六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该诗组共包含六首,每首都以“见”字开头,展现了诗人对于雪景的深刻感受和对友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在这首诗组中,苏轼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将雪中的景象和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下是对其中一首的赏析:

  1. 第一首:“寒花疏影雪霏微,白屋青灯夜静时。”在这第一首中,苏轼描写了雪花飘落的场景,以及夜晚宁静的氛围。他用“寒花疏影雪霏微”形容雪中的花朵与稀疏的树枝在夜色中的朦胧美,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清冷的氛围。接着,“白屋青灯夜静时”则描绘了一个简朴而温馨的夜晚,白屋(指简陋的房屋)与青灯(指微弱的灯光)共同构成了一幅安静的画面。

  2. 第二首:“雪霁天晴春复来,山间水畔一徘徊。”在第二首中,诗人描述了雪后天晴时的美景。他以“雪霁天晴春复来”表达了雪后初晴、大地回春的喜悦,而“山间水畔一徘徊”则描绘了诗人在山间水畔漫步的情景。这里不仅表现了景色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对春天的期待。

  3. 第三首:“竹篱茅舍映疏星,月下孤舟梦不成。”在这一首中,苏轼用“竹篱茅舍映疏星”形容了一个宁静的夜晚,竹篱茅舍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质朴和宁静。同时,他通过“月下孤舟梦不成”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独处时的孤独和寂寞之情。这一首虽然更多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但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4. 第四首:“雪后山前梅自开,春风十里笑吹台。”在这第四首中,诗人描述了雪后山前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以及春天到来时人们欢快地赏梅、欢笑的场景。这里的“春风十里笑吹台”不仅描绘了春日里人们的欢乐气氛,也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第五首:“雪压千枝未觉轻,冰凌万叶已先知。”在这首诗中,苏轼通过“雪压千枝未觉轻”形象地描绘了大雪压在枝头的景象,虽然沉重却并不觉得其重;而“冰凌万叶已先知”则表达了即便在严冬中,大自然也自有其规律和节奏。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也反映了他对生命坚韧不拔的态度。

  6. 第六首:“雪覆平桥人迹绝,风翻枯叶舞衣襟。”在最后一首中,诗人描述了一个被雪覆盖的平桥和枯叶被风吹起的美丽画面。“雪覆平桥人迹绝”描绘了冬季的寒冷和寂静,而“风翻枯叶舞衣襟”则传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景象的赞美和享受。整首诗充满了对冬天美景的赞美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这些诗歌不仅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表达,也体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中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和哲学思考。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苏轼的文学才能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