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胭脂井次汤碧山教授韵

他山一卷石,何意效时妆。天生偶然斑驳,兰麝不能香。甃作陈家宫井,浇出后庭玉树,直使国俱亡。故邑久眢废,陈迹草茫茫。
叹人间,才璇室,又阿房。丽华鬒发如鉴,曾此笑相将。一旦江山瓶坠,犹欲夫妻同穴,甚矣色成荒。五色补天缺,万世仰娲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胭脂井次汤碧山教授韵” 是一首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全称《念奴娇·赠李御带》。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通过赞美自然美景来抒发作者的情怀。以下是关于该作品的介绍:

  1. 词牌介绍
  • 词牌名“水调歌头”源自古代的一种歌曲形式,后来演变成一种词牌。这种词牌通常用于表达豪情壮志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在“水调歌头”中,“水调”指的是曲调,而“歌头”则指词的开头部分。这种格式使得作品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1. 创作背景
  • 辛弃疾与汤必成(即汤碧山教授)为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饮酒作诗,互相切磋艺术。
  • 这首词可能是在一次宴会上由辛弃疾所作,旨在表达对友人的赞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高超的文学才华。
  1. 内容解析
  • 起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景象,月光洒在树枝上惊动了鹊鸟,清风也吹醒了蝉鸣。
  • 中段描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通过稻花的香气和青蛙的叫声,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 末句感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感慨,星星点缀在天空中,雨滴落在山间,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1. 艺术特色
  • 辛弃疾的这首词在结构上采用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但语言新颖,富有表现力。通过对明月、清风、稻花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此外,词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读者的感染力。

这首《水调歌头·胭脂井次汤碧山教授韵》不仅展示了辛弃疾的高超文学才华,还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