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院同张之纯赋二首

柳色侵寻映短篱,竹梢零乱挂残晖。
山禽自识忘机客,飞下庭柯更不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竹林院同张之纯赋二首》是元代文学家麻革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

  1. 作品原文
  • 其一:“柳色侵寻映短篱,竹梢零乱挂残晖。山禽自识忘机客,飞下庭柯更不飞。”描述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画面:在柳树的掩映下,矮篱显得更加修长,而竹叶随风飘散,像是被晚霞染上了斑斓的色彩。山中的鸟儿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的高洁,它们不再飞向庭院,而是停留在枝头,与这片静谧的世界融为一体。
  • 其二:“稍稍林间布谷声,村南村北水云平。偶来竹寺看山坐,閒听清溪绕舍鸣。”此诗继续描绘了乡村的自然景观和诗人闲适的生活情趣。布谷鸟的叫声在森林中渐渐响起,远处的村庄被平静的水和漂浮的云朵环绕,偶尔来到一个竹制的寺庙中静坐,享受着周围清澈溪流的轻唱。
  1. 主题分析
  • 自然之美:《竹林院同张之纯赋二首》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和谐,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向往。
  • 隐逸之意: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感,反映出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艺术特色: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其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艺术追求。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麻革,一名不详,元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以其精湛的文学才能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
  • 时代背景: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文人士大夫阶层普遍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同时也不忘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 作品影响:麻革的这一组作品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风貌,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鉴赏评价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山禽”象征着诗人自己的心境,而“飞不下庭柯”则寓意着诗人超然物外的心态。
  • 情感表达:诗作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沉。
  • 文化价值:作为元代的文学作品之一,它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还反映了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

《竹林院同张之纯赋二首》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扇窗户,透过它可以看到元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麻革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创作出了这样一幅充满诗意的图画,让后人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