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简张伯贞

第二桥东杨柳新,舞腰争学楚宫春。
可怜张绪才情少,孤负长条不赠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戏简张伯贞》是傅若金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张伯贞才华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傅若金(1304―-1343),字汝砺,后改与砺,江西省新喻人。他少时家贫,以织布为生,后来发愤攻读诗文,日渐长进。曾到过大都,受业于范梈,其诗深受虞集、揭係斯称赞。以异才荐,佐使安南,归授广州教授。著有《傅与砺诗文集》。
  1. 诗意解析
  • 第二桥东杨柳新:描绘了春天里杨柳的新芽和嫩枝,象征新生和希望。
  • 舞腰争学楚宫春:借用楚国宫中舞女的舞蹈,表现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
  • 可怜张绪才情少:张绪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他的才华未被充分利用,令人惋惜。
  • 孤负长条不赠人:意指张绪未能将才华赠予合适的人,错失良机。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的情景交融手法使得诗句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 语言简洁: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节奏感,易于朗读和记忆。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张伯贞的描写,表达了对其才华和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读者在欣赏傅若金的《戏简张伯贞》时,还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 研究诗歌背景,了解傅若金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环境,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 分析诗中的象征意象,如“杨柳新”和“舞腰争学楚宫春”,探讨这些意象背后的文化含义和历史背景。
  • 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理解诗人通过诗歌传达的友情与才华的主题思想。

《戏简张伯贞》不仅是一首赞美春天和才情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思的作品。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