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扇辞

团扇昔在时,素手不相离。
凉温得君意,动息亦有仪。
炎暑良未徂,恩爱讵中衰。
何言遽相失,一旦弃如遗。
旧物谅非贵,故心不可移。
愿因新人得,持以置君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团扇辞》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乐府歌曲词,该作品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古代宫廷中的爱情故事及其悲剧性。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创作背景:《团扇辞》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其创作年代约为唐朝。据传,此诗是在刘禹锡任监察御史期间所作,具体时间不详。诗作的创作灵感可能来源于他任职期间所接触到的各种故事,尤其是那些关于宫廷的爱情悲剧。
  2. 诗歌原文:《团扇辞》全文如下:“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上有乘鸾女,苍苍虫网遍。明年入怀袖,别是机中练。”这四句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精美的画面,还深刻体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
  3. 艺术特色:刘禹锡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通过“团扇”这一象征物,表达了对过去爱情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无奈。诗中“秋风吹动庭院之树,从此再也无法见到你”一句,更是将两人之间无法逾越的身份差距表现得淋漓尽致。
  4. 文学价值:作为唐代诗歌的一部分,《团扇辞》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生活风貌,还展示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诗中的意象、情感表达及哲理思考,使其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文献。
  5. 文化意义:团扇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品,象征着团圆与友善。在古代中国,团扇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用品,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象征。因此,《团扇辞》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反映了唐代的文化氛围,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体验。

《团扇辞》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邃的情感打动读者,还因其深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而备受推崇。通过对这一文学作品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人对于生活、自然和情感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