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登石城

振策登危堞,东风雁北归。
清江愁外阔,远树望中微。
草色和烟重,莺声带雨稀。
缅怀千古事,客泪堕麻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登石城》是元代诗人善住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登高望远时的感慨和怀旧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善住:字无住,号云屋,元僧,吴郡报恩寺僧人。善住曾往来于吴淞江上,与仇远、白挺、虞集、宋无诸人相倡和。工诗,被尊为元代的诗僧之冠,著有《谷响集》。
  1. 诗歌原文
  • 振策登危堞:形容诗人振策登山,登上险峻之处。危堞即高高的城墙,常用以喻指高处或险要之地。此处描绘了诗人攀登至高处的景象。
  • 东风雁北归:东风象征着春天的气息,而大雁北归则是对冬天结束,春天来临的一种象征。此句意喻着季节交替,岁月流转。
  • 清江愁外阔:清江指的是清澈见底的江水,这里用来形容江水的宽阔。诗人在高处眺望远方,江水显得更加辽阔。
  • 远树望中微:远树指的是远处的树木,微则表示细小、轻微。诗人站在高处,远眺树木显得渺小且模糊。
  • 草色和烟重:草色指的是草地的颜色,和烟则是指烟雾,两者结合形容暮春时节的景色。这里的“重”暗示着烟雾浓密,给人以朦胧美的感觉。
  • 莺声带雨稀:莺声指的是黄莺的啼鸣,带雨则意味着伴随着雨水。莺声稀少可能暗示着天气的变化,也可能意味着诗人心境的孤寂。
  • 缅怀千古事:千古指的是久远的时代,事事则是指各种事情。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可能是对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回忆。
  • 客泪堕麻衣:客泪指旅途中的泪水,麻衣则是一种古代的衣物,常指贫苦者的衣服。诗人因怀念千古之事而流泪,泪水滴落成衣,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1. 主题内容
  • 怀古伤今:通过对古往今来的描写,诗人抒发了对过去时光的缅怀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 自然景观描绘:通过对清江、远树、草色、烟、莺声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自然画面。
  • 情感表达: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传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豪迈的登高志向,又有深沉的历史感怀和孤独感伤。
  1. 艺术手法
  • 意象选择:《次韵登石城》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东风、雁、清江、远树、草色、莺声等,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 修辞运用:诗歌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自然景物更加生动,同时也加深了诗的内涵和感染力。
  • 结构布局:诗歌遵循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通过严谨的结构安排,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1. 文化背景
  • 元代社会环境:元代是一个多元融合的时代,诗人们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很多反映时代特色的作品。
  • 宗教文化影响:作为一位僧人的诗人,善住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他的诗歌也蕴含了佛教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次韵登石城》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情感和文化内涵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诗歌的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