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岩栖翁

霜髭碧眼老头陁,陋巷曾经几度过。
连月不来城里住,只缘城外好山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岩栖翁》是元代诗人善住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深入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

  1. 诗歌原文
  • 霜髭碧眼老头陁:霜白的胡须和明亮的眼睛,形容老人的形象。
  • 陋巷曾经几度过:曾经几次在简陋的小巷里度过,可能寓意着诗人生活的艰辛或对旧日生活的回忆。
  • 连月不来城里住:一连几个月都没有进城居住,说明诗人偏爱自然,喜欢隐居的生活。
  • 只缘城外好山多:只是因为城外有许多美丽的山景。
  1. 作者生平
  • 善住,字无住,号云屋:善住的本名可能是无住,他号为云屋。他曾居住在吴郡的报恩寺,与仇远、白挺、虞集、宋无等人有过文学上的交流和唱和。
  • 工诗:善住擅长诗词,是元代诗僧之冠,有《谷响集》等作品传世。
  1. 诗歌鉴赏
  • 描绘形象:通过霜白的胡须和明亮的眼睛,描绘出一个生动的老人形象。同时,”陋巷曾经几度过”暗示了诗人可能经历过一些艰苦的生活。
  • 表达情感: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连月不来城里住”反映了诗人对繁华都市生活的疏远,而”只缘城外好山多”则表达了他对山林之美的向往。
  1. 文化背景
  • 元代诗歌特色:元代诗歌风格多样,善住的诗歌体现了元代诗僧们追求自然、简洁、清新的诗歌特点。元朝时期,佛教盛行,许多文人雅士都与宗教有着某种联系,这也影响了他们的作品内容和风格。
  • 诗与禅的关系:善住作为僧人,其作品中往往蕴含着禅宗的思想,如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1. 艺术价值
  • 语言风格:善住的语言简练、质朴,充满了生活气息。《寄岩栖翁》就是这样一首典型的反映诗人内心世界、表达其对自然和生活态度的古诗。
  • 主题思想: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传达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简单生活方式的怀念,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1. 后世影响
  • 文学地位:善住作为元代著名的诗歌作家,其影响力跨越元明清三朝。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后世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 传承与发展:善住的作品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在创作中都受到他的影响,使得元代诗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寄岩栖翁》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来自元代的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无论是对于研究元代诗歌还是欣赏古代文学,这首诗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