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兼善

月在天游恰半痕,手𣂏河汉上金盆。
如今洗得都明彻,照见南山万树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兼善》是元代诗人李孝光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独到见解。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生平:李孝光(1293—1350后),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以其精湛的诗词作品闻名于世。他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为主,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李孝光的一生虽经历了许多波折,但他始终坚持文学创作,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2. 诗作主题:《寄兼善》一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如天风起、日车寒、霜露降等,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中孤独与艰辛的感慨。诗人借景抒情,借大自然的变化暗示人生的变迁,反映出他对世事沧桑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境遇的独特感悟。这种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体现了古典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兼善”思想被视为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它主张在个人修养的同时,也要关注并改善社会的整体状况。李孝光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更是对“兼善”理念的实践与倡导。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寄兼善》不仅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古诗,也是李孝光对人生和社会的一次深刻反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关于生活哲学和社会责任的重要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