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游禅林寺

溪桃二月逗残红,唤醒寻春到倦翁。
骑马度桥观日瀑,支筇转岭听松风。
才通麦气兼花气,政想农功比吏功。
安得细民如庶物,离离生意满西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二月游禅林寺》是元代揭祐民的作品,描述了作者在春日的禅林寺游览时的所见所感。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二月游禅林寺》的作者是元代的揭祐民,号盱里子,生活在元泰定帝时期,是一个性格刚直、喜欢游历的文人。他不仅北至燕赵,东抵辽,而且在故都遗迹处必有徘徊悲歌之举。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摹。
  2. 作品原文:该诗的原文如下:“溪桃二月逗残红,唤醒寻春到倦翁。骑马度桥观日瀑,支筇转岭听松风。才通麦气兼花气,政想农功比吏功。安得细民如庶物,离离生意满西东。”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溪边的景色以及禅林寺的宁静与生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农事活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3. 作品赏析:《二月游禅林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自然美景和禅林寺的幽静之美。诗人通过对溪边桃花的描述,引入了春天的气息和活力,而“骑马度桥”则展示了春天出游的乐趣。诗中的“支筇转岭听松风”,则描绘了禅林寺中静谧的氛围和松树的清香。最后一句“安得细民如庶物,离离生意满西东”,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希望世间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4. 作品背景:该作品创作于元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但揭祐民依然能够以诗歌记录下这一时代的风情。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和平时代的一种理想寄托。
  5. 作品意义:《二月游禅林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和寺庙美景的诗,更是反映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它让人们看到即使在动荡的时代,人们仍然可以通过观察自然、体验生活来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二月游禅林寺》是揭祐民用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出春天禅林寺的美景和内心的喜悦。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应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和平时代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