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丁好义

晨登吴王台,苍然望八荒。
大江东南去,浮云西北翔。
中有鹓雏飞,前随双凤凰。
梧桐正苍翠,亦待鸣朝阳。
白露湛清秋,山花已黄黄。
折之欲相赠,岁晏同幽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丁好义》是一首元代诗人彭罙创作的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深厚友谊。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彭罙,元代广陵人,字仲愈,通五经,性行纯一,以文学知名。
  2. 诗词原文:《送丁好义》的原文如下:“晨登吴王台,苍然望八荒。大江东南去,浮云西北翔。中有鹓雏飞,前随双凤凰。梧桐正苍翠,亦待鸣朝阳。白露湛清秋,山花已黄黄。折之欲相赠,岁晏同幽芳。”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诗人站在吴王台上,远眺广阔的天地,感受着大自然的壮丽。他看到长江蜿蜒东南流去,云雾在天空中飘荡。其中,有象征着高贵地位的鹓雏鸟飞翔,伴随着美丽的双凤。梧桐树郁郁葱葱,也在阳光下歌唱。秋天的早晨,阳光洒下,山花盛开,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诗人想要赠送这些山花给朋友,希望他们在岁末时也能拥有如这山花般幽雅的品质。
  3. 作品赏析:《送丁好义》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动物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元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 写作背景:关于《送丁好义》的创作背景,目前尚无详细的文献记载。但是考虑到彭罙的生平和所处的元代社会环境,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送别或庆祝活动中创作的,以此来表达对丁好义的敬意和祝福。
  5. 文学影响:虽然《送丁好义》的具体内容和背景不甚明确,但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远的象征意义,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反映了元代文学的特色,也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送丁好义》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对友情、自然和人生的颂歌。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元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送丁好义》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生命状态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对友情和生活的感悟。《送丁好义》不仅是彭罙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元代文人精神追求的一种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