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阎子静唐静卿二翰长

故人天上近何如,白玉堂中足宝书。
烛彻宫莲三鼓后,露漙仙掌九秋初。
江湖政共丹心老,鱼雁全如绿鬓疏。
西北阑干天咫尺,欲乘黄鹤却踌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阎子静唐静卿二翰长》是元代诗人程钜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一部分,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和对友情的珍视。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程钜夫:元代著名诗人,字雪楼,号远斋。他出身于宋末名门之后,早年随叔父建昌通判降元后入为质子,后来被世祖赏识并提拔至翰林学士之位。他的一生跨越了宋朝、元朝两个朝代,经历了多次政治变迁,但始终秉持正直和忠诚,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历史人物。
  1. 诗歌原文
  • 首联“故人天上近何如,白玉堂中足宝书”描述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情思念。通过天上的景致比喻友人的接近如同天边一般遥不可及,而白玉堂中的珍贵书籍则象征着友谊的宝贵与深厚。
  • 颔联“烛彻宫莲三鼓后,露漙仙掌九秋初”描绘了夜晚宫中的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宫殿、莲灯和仙掌等元素,都增添了诗句的浪漫色彩,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
  1. 诗歌主题及艺术特色
  • 主题: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 艺术特色:全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精炼而富有力度。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同时,通过对天文、地理等元素的巧妙运用,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深度和广度。
  1. 文化意义及影响
  • 文化意义:作为元代文人的作品,《寄阎子静唐静卿二翰长》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还展示了元代特有的文化特质。它通过诗歌这种形式,传递了作者对于友情、国家、民族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 影响: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它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文化意义使其成为研究元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寄阎子静唐静卿二翰长》作为元代诗人程钜夫的杰作,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历史意义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友情的赞美,更是对人性、文化和历史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