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 寿李丞相

闲消一半凤城春。杏桃小、怕严辰。独有柏屏苍翠,便似南华大椿。
露浓天近,玉鱼金印,恩共岁时新。多少太平民。愿真个、朝堂秉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太常引·寿李丞相》是元朝程钜夫的一首祝寿词,它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象征长寿的意象,表达了对丞相的深厚敬意与良好祝愿。以下是关于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事迹:程钜夫生活在元朝时期,是一位杰出的文人和政治人物。他曾历经多个官职,包括翰林学士承旨等职。他的政治生涯中,曾上疏极谏,反对丞相桑哥专政,因此多次遭受迫害。但他始终坚守原则,为国家的利益发声。
  • 文学成就:作为诗人,程钜夫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同时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太常引·寿李丞相》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1. 作品原文与翻译
  • 原文:《太常引·寿李丞相》原文为“闲消一半凤城春,杏桃小、怕严辰。独有柏屏苍翠,便似南华大椿。露浓天近,玉鱼金印,恩共岁时新。多少太平民。”。
  • 翻译:“闲消一半凤城春”指的是春天的美景正在消散一半,“杏桃小、怕严辰”暗示了春天虽然美丽却也有它的脆弱,“独有柏屏苍翠”,比喻丞相如松柏般坚韧不拔;“便似南华大椿”则象征着丞相的崇高威望和坚强生命力;“露浓天近”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最后一句“玉鱼金印”,意味着丞相的权力和地位;而“恩同岁时新”则表示丞相的恩惠和德行如同四季更替一般,不断更新。
  1. 诗歌赏析与评析
  • 艺术特色:此词在艺术表现上颇具匠心,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比手法,将春天的美丽与丞相的威严、仁德相对比,形成了鲜明而生动的画面。这种艺术手法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 文化意义:通过对春天的描述以及对丞相品德的颂扬,这首词传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美好愿景。同时,它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自信和道德追求,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 写作背景
  • 政治背景:在元朝时期,丞相作为朝廷的最高官员,其权力非常大,但也伴随着巨大的责任和风险。因此,这首诗的背景不仅仅是对丞相个人的祝福,更是对国家治理的一种期望和寄托。
  • 社会环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文人士大夫常常面临着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个人命运的抉择。这首诗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作者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风貌和社会责任感。

《太常引·寿李丞相》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词,更是一篇充满深意的作品。它不仅体现了程钜夫对国家和人民深厚的感情,也展示了其在文学上的卓越才华。对于有兴趣了解元代历史文化、诗词创作的朋友来说,这首作品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研究素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