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谷幽栖士,江湖懒散身。
思乡荆楚客,忧国杜陵人。
年老常防病,时乖不厌贫。
滔滔浸平陆,何处是通津。
茅冈铺阻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茅冈铺阻雨》是元末明初诗人舒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人生感悟,还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下面对《茅冈铺阻雨》的详细介绍如下:
作者简介:《茅冈铺阻雨》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诗人舒頔。舒頔字道原,号贞素,生于元末明初的徽州绩溪。他年少时就有志于学习,爱好文学和义理,学识渊博,尤其擅长篆隶书法。在顺帝至元中,他曾被辟为池阳教谕;后来调任京口丹徒校官,升任台州路学正。入明后,尽管屡召不就,但晚年仍致力于教育,自建了贞素斋来训课子孙。其一生虽未显赫一时,但以其高尚的人格和精湛的文艺创作赢得了后人的敬仰。
作品原文:在这首作品中,舒頔以“岩谷幽栖士,江湖懒散身”开篇,表达了自己隐居山水间的隐逸生活。接着,“思乡荆楚客,忧国杜陵人”展现了诗人对于故乡及国家的深情厚意。随后的句子,如“年老常防病,时乖不厌贫”,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境遇和时代变迁的深刻理解。而“滔滔浸平陆,何处是通津”则描绘了一种迷茫与无助的情绪。
整体翻译:将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解释为:“我像山中的幽居者一样闲适自在,生活在江湖间却显得疏离而懒惰。”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家乡(荆楚)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于国家(杜陵)的忧虑。此外,“年老常防病,时乖不厌贫”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年老体衰的担忧以及对贫困生活的淡然处之。
舒頔的《茅冈铺阻雨》不仅展示了元代诗人独特的文学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诗人的个人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以及文人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