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水道中

迢递春山春日迟,老天无事使人悲。
时危汉苑花含笑,风急隋堤柳蹙眉。
村落无烟几千里,麦麻何处两三岐。
年来无限伤春意,独倚长松听子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蜀水道中》是元末明初诗人舒頔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深入分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舒頔,字道原,号贞素,为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徽州绩溪,幼年就显示出过人的志向和才华,酷爱学习并且精通诸史,尤其擅长诗文,在篆隶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1. 诗歌原文
  • 全文:“迢递春山春日迟,老天无事使人悲。时危汉苑花含笑,风急隋堤柳蹙眉。村落无烟几千里,麦麻何处两三岐。年来无限伤春意,独倚长松听子规。”
  • 翻译:春光明媚却让人感到悲伤,时光匆匆仿佛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时局动荡汉苑中的花儿似乎在微笑,而风吹过隋堤时,柳叶却显得紧张。遥远的村落看不到几户人家,麦田与麻地在哪里呢?每年春天总让人感到无比伤感,只能独自一人靠在长松上聆听着子规的啼鸣。
  1. 诗歌解析
  • 情感表达: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季节变化来抒发诗人内心的哀愁。“时危汉苑花含笑”表达了一种对国家命运忧虑的情感,而“风急隋堤柳蹙眉”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 意境营造:全诗以春天为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遭遇的感慨。从“老天无事使人悲”到“独倚长松听子规”,诗人运用自然景观作为媒介,将自己的忧愁和孤独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蜀水道中》不仅展示了舒頔卓越的诗歌才华,还体现了其深邃的思想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