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如多情,阴云贷游瞩。
登临不惮劳,𨁝踤转山谷。
石磴危欲攲,梯身进恐覆。
松风响箫笙,花露滴巾幅。
凿凿石齿连,盘盘山脊伏。
初疑路不通,似觉地可缩。
小憩林木深,大观天地育。
旷胸凌八荒,举手决四渎。
岁暮历险艰,时危事幽独。
情深山水佳,兴遣杖履复。
七佛庵先登,一人泉可掬。
誓将寂灭心,受此清净福。
人世徒喧啾,山门远荣辱。
艰难慨诸僧,落莫栖老屋。
江水清入怀,淮山翠凝目。
花阴覆层檐,鸟语隔幽竹。
稽首幡幢翻,升阶路径熟。
禅心絮沾泥,世味蜡煮粥。
军政期严明,民风慕清穆。
既兴杨朱悲,复动贾生哭。
再上讲经台,仍抠御风服。
凭高气层层,眺远山矗矗。
石眼松络根,崖腰树飞瀑。
一泓照须眉,两地映兰菊。
骨蜕超尘寰,性空悟机轴。
无心云自飞,得趣景何倏。
绿树啼白猿,青莎卧黄犊。
川原豁而开,麻麦蔚以蓼。
游辰风日和,行径花草馥。
冥冥鹤归来,长啸下山麓。
七佛庵三十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佛庵三十韵》是元代诗人舒頔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歌的内容、背景及其艺术特色:
- 作者简介
- 生平与时代:舒頔,字子由,号无垢道人,元代著名诗人,生活在元世祖至元年间(约1264年-1330年),其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元代初期,与虞集、揭傒斯等文人交往密切。
- 诗歌创作:舒頔的诗作多表现其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尤以山水田园题材最为擅长。他的诗歌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春色如多情,阴云贷游瞩。登临不惮劳,𨁝踤转山谷。石磴危欲敧,梯身进恐覆。松风响箫笙,花露滴巾幅。凿凿石齿连,盘盘山脊伏。初疑路不通,似觉地可缩。小憩林木深,大观天地育。旷胸陵八荒,举手决四渎。
- 译文注释:该诗通过描绘登高望远所见之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和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每一句都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中描述的景象。
- 诗歌赏析
- 艺术风格:舒頔的《七佛庵三十韵》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意境著称。在这首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既生动又富有哲理。
- 情感表达:诗中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憧憬。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 写作背景:
- 创作动机:根据现有的史料记载,舒頔创作此诗时正值他晚年,这一时期的诗人往往更加专注于内心的感受与思考。
- 社会环境:元代社会经历了多次变革,政治动荡与社会变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上的解脱,体现了元代文人特有的精神追求。
- 与其他作品的比较
- 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品对比:与同期的其他文人相比,舒頔的诗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脱颖而出。与其他诗人的作品相比,舒頔的诗歌更注重于情感的真实流露和思想的深度挖掘,而非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华美。
- 与其他古典诗歌的比较:在古典诗歌中,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自然景观的诗篇,但像舒頔这样能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如此生动、感人的自然景象的作品并不多见。他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七佛庵三十韵》作为元代舒頔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是对其诗歌才能的一次展示,也是了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史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人的艺术成就,还能深入理解他们所生活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