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壶松岩萧寺图

浩渺沧江数千里,几幅蒲帆挂秋水。
晓风吹断绿萝烟,百叠青峰望中起。
梵王宫阙倚云开,七级浮屠倒影来。
山人久已谢朝市,日踞江头百尺台。
松篁丛杂多啼鸟,隔岸人家丸弹小。
此图此景入天机,谁能仿佛方壶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方壶吟》是清代文学家、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游览名胜古迹时的感受和所见,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

首句“方壶吟罢又何妨?”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古迹时的愉悦心情。他欣赏着名胜古迹的美丽景色,心中充满了喜悦之情,仿佛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虑。

次句“一峰突兀插云中。”描绘了名胜古迹的壮丽景色。山峰高耸入云,宛如一座巨大的屏障,将天地之间的界限分割开来,给人一种宏伟壮观的感觉。

第三句“岩边松树老仙翁。”则进一步描绘了名胜古迹中的自然景观。岩边生长着苍翠挺拔的松树,它们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屹立不倒,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而那松树旁的仙翁形象,则给人以超凡脱俗、超然物外的感觉。这些自然景观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最后一句“萧寺静听禅钟响。”则是诗人对名胜古迹内佛教文化的感慨。寺庙内传来阵阵钟声,悠扬婉转,如同天籁之音,令人心旷神怡。这钟声仿佛在诉说着佛教的智慧和慈悲,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平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描绘方壶山的壮丽景色、岩边的松树和仙翁形象以及寺庙内的禅钟之声,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浮华的超脱态度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