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山长归钱塘

百里乡心海雁飞,三年官况野鸥知。
儿童早已占归信,弟子应能颂去思。
茅屋荒田春草草,杏花深巷雨丝丝。
人生适意须行乐,驷马高车恐未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杨山长归钱塘》是元代诗人黄溍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杭州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离别时的深情厚意。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黄溍(1304年-1368年),字晋卿,婺州义乌人。他幼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文才,学成后在西游钱塘期间,深受当地遗老、巨工和宿学的熏陶,进一步听闻了近世文献的详细内容。
  • 黄溍后来成为进士,并曾历任宁海丞、秘书少监等职。至正七年起为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最终因多种原因辞官。
  1. 诗歌原文
    百里乡心海雁飞,三年官况野鸥知。儿童早已占归信,弟子应能颂去思。
    茅屋荒田春草草,杏花深巷雨丝丝。人生适意须行乐,驷马高车恐未迟。

  2. 作品赏析

  • 诗中“百里乡心海雁飞”和“三年官况野鸥知”两句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自己在官场的经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官场生活的不同态度和感受。
  • “儿童早已占归信”和“弟子应能颂去思”反映了作者对朋友杨山长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通过描写孩童和徒弟对杨先生的怀念,表达了深厚的友情。
  • “茅屋荒田春草草,杏花深巷雨丝丝”则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离愁别绪,以及对故乡的眷恋。
  • 最后两句“人生适意须行乐,驷马高车恐未迟”则表达了诗人的一种生活哲学,即使面对仕途的艰辛,他也认为适时行乐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
  1. 文化背景
  •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常常反映出社会变革、文化融合和思想解放的特点。《送杨山长归钱塘》作为元代文人黄溍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其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文学才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背景。
  1. 艺术特色
  • 黄溍在《送杨山长归钱塘》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富有诗意和画面感。例如,“海雁飞”象征着诗人远行的思念,而“野鸥知”则寓意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送杨山长归钱塘》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艺术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文学风格及其历史价值,从而更加全面地领会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