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唐李知州

来登延阁预时髦,出守名州领教条。
已羡汉儒知吏事,要观齐俗变风谣。
双旌前路方迢递,八座家声未寂寥。
此去行须归报政,鸣珂几日造昕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高唐李知州》是一首元代的文学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的内容、作者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1. 内容概述
  • 来登延阁预时髦:描述了李知州初到任时,应景而立,意气风发地迎接新的时代潮流。
  • 出守名州领教条:指出李知州被派往一个著名的州府,肩负着教化民众的责任。
  • 巳羡汉儒知吏事:表达了对李知州治理地方能力的赞赏,认为他能够效仿古代贤明官吏,处理政务。
  • 要观齐俗变风谣:希望李知州能通过改革和教育,促进地方风俗的转变,形成良好的民风。
  • 双旌前路方迢递:暗示了前往目的地的道路遥远且充满挑战,但前景光明。
  • 八座家声未寂寥:意味着李知州的家族背景和声望尚未完全显现,仍有提升的空间。
  • 此去行须归报政:强调了李知州此行的目的不仅仅是个人成就,而是有责任向朝廷汇报政绩。
  • 鸣珂几日造昕朝:期待李知州归来时,能够为朝廷带来新的气象,如朝阳般明亮。
  1. 作者介绍
  • 黄溍(1277年-1357年):字晋卿,号文潜,是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文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和丰富的创作,不仅诗歌、散文皆有佳作,其书法和绘画艺术同样造诣深厚,与同期的多位文学大家并称为“儒林四杰”。
  1. 文学价值
  • 历史见证:作为元代的文学作品,它记录了那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氛围,对于研究那个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 人物描绘:通过对李知州的描述,展现了其个性特征和治理理念,使读者能够形象地理解这一人物。
  • 社会观察:作品中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俗、政治生态的观察和思考,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 语言艺术:黄溍的诗词多用典故,寓意深远,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文化影响
  • 传承价值:在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承上,《送高唐李知州》作为元代文学作品的一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送高唐李知州》作为元代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政治环境。作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文献,其在文学史和文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