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济公

旧游零落如星散,坐对孤山似守株。
听彻贞元供奉曲,羞将短发照西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答济公》是元代诗人黄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黄溍(1299年—1366年),字晋卿,婺州义乌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以其才学和文采在学术界享有盛名。黄溍的一生颇为传奇,幼年时便表现出非凡的才华,弱冠之年西游钱塘,与众多文化巨擘交流思想,深受其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文化修养,更体现了他对时代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

  2. 作品原文
    旧游零落如星散,
    坐对孤山似守株。
    听彻贞元供奉曲,
    羞将短发照西湖。

  3. 诗作解析:这首诗以“次韵答济公”为题,表达了作者与济公和尚之间深厚的友谊。首句“旧游零落如星散”,用星星散开来比喻昔日的友情已经淡忘,反映了一种失落与怀旧的情感。第二句“坐对孤山似守株”,则通过“守株待兔”的寓言,寓意着自己像那位农夫一样,固守一隅,等待济公的到来,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第三句“听彻贞元供奉曲”,提到了《贞元奉恩曲》,这是唐代宫廷中的一种音乐,可能象征着高雅的艺术或知识。第四句“羞将短发照西湖”,则是说虽然岁月已逝,但自己依旧保持年轻时的风采,如同照镜一般,映照出青春的痕迹。最后一句“不知何处是吾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

  4. 情感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友情的缅怀,也是对自我坚守的一种体现。诗人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内心的感慨与期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真挚的情感。同时,通过对古代文化的引用,也展现了诗人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次韵答济公》不仅作为一首诗歌被人们所传颂,更因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而受到人们的珍视。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了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