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不羁客,漫仕常优游。
故人满天上,独佐岭南州。
岭南风土异,去天将万里。
驲骑如流星,众手挽不止。
到官定多暇,坐对梅花时。
溪石秀可砚,泚笔成新诗。
诗成付回雁,动是春冬隔。
用儒行召君,努力崇明德。
送郑以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郑以道》是元代诗人黄溍创作的一首作品,这首诗通过对郑以道的描写,展示了其不羁的性格、岭南独特的地理风貌以及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歌:
作者简介:黄溍(约1295—1357),字景行,号玉春,又号贞吉,元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杨载、范梈、揭傒斯并称为“元诗四大家”。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哲理思想为题材,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诗歌原文:《送郑以道》
驲骑如流星,众手挽不止。到官定多暇,坐对梅花时。溪石秀可砚,泚笔成新诗。诗成付回雁,动是春冬隔。诗歌解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郑以道远赴岭南任职的不舍之情。其中“驲骑如流星”形容了使者骑马如疾风般快速离去的情景,而“众手挽不止”则展现了当地民众对于官员到来的热情与挽留之意。郑以道到达岭南后,虽然环境艰苦但依然能够找到闲暇时间欣赏梅花,并在石头上泼墨书写,创作出新的诗篇。最后,诗作通过回雁传书的方式寄给郑以道,寄托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与祝福。
艺术特色:黄溍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自然景物作为象征,将岭南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同时,诗中的意境清新脱俗,语言质朴而不失文采,充分展现了元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一种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送郑以道》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送别诗,它更是一幅描绘友情与离别的画卷,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和深刻的历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文学的独特风格和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