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山道院

万钟鼎食不到我,正自不必西山饿。
饭山云气如炊烟,三餐而返肠果然。
临川丞相有素愿,何处独无鱼羹饭。
劝君饭客先饭穷,往往乞丐皆英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饭山道院》并非文学作品,而是由元代诗人黄石翁创作的一首诗。诗中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下面将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内容与主题、艺术特色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 创作背景
  • 黄石翁,元南康人,字可玉,号松瀑,又号狷叟。他少多疾,父母强使为道士,所居室多唐宋杂迹。黄石翁善诗,有《松瀑集》传世。
  • 《饭山道院》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这首诗是黄石翁在特定时期内的作品。
  1. 内容与主题
  • 诗中的“万钟鼎食不到我”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享受的淡泊,以及不因财富而改变志向的决心。
  • “劝君饭客先饭穷”反映了诗人对贫困者的理解,认为即使生活困苦,也应当保持尊严和勇气。
  • 整首诗通过对饭山云气和临川丞相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普通人英雄般的尊重。
  1. 艺术特色
  • 黄石翁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使得作品富含深意。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借代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饭山道院》作为黄石翁的代表作品之一,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饭山道院》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情感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黄石翁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