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桧角崭若,瓜瓠腹果然。
贵者自有相,畸人休怨天。
班超本燕颔,马周亦鸢肩。
苟非眼若电,便应面如田。
我昔不自知,愦愦三十年。
头颅忽潦倒,眉目徒清妍。
论心在择术,斯言心可镌。
何疑子荀氏,尝作非相篇。
赠相士薛如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相士薛如鉴》是元代诗人黄玠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命运和相术的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黄玠,字伯成,号弁山小隐,生于元朝庆元定海人。他幼年立志操守,不随世俗,以圣贤自期,晚年选择隐居教授,孝养双亲。黄玠的作品包括《弁山集》、《知非稿》等。
诗歌原文:松桧角崭若,瓜瓠腹果然。贵者自有相,畸人休怨天。班超本燕颔,马周亦鸢肩。苟非眼若电,便应面如田。我昔不自知,愦愦三十年。头颅忽潦倒,眉目徒清妍。论心在择术,斯言心可镌。何疑子荀氏,尝作非相篇。
诗歌赏析:诗中“松桧角崭若,瓜瓠腹果然”描绘了自然界中不同事物的形态特征,暗示了事物本质与表象的差异。接着通过“贵者自有相,畸人休怨天”表达了对于命运的不同理解和态度,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境遇和命运,不应抱怨或埋怨。最后通过“论心在择术,斯言心可镌”强调了心灵美的重要性,认为心灵的美丽可以超越外在的容貌。
创作背景:黄玠在这首诗的创作中,不仅表达了个人对于生活和命运的看法,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相术、命运等哲学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赠相士薛如鉴》不仅展示了元代文学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诗人黄玠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值得人们深入思考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