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主敬扫月轩

明月不可扫,客愁不可道。
亲老家益贫,长饥对萱草。
稽首玉蟾君,立身苦不早。
庶尔药长生,使母颜色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洪主敬扫月轩》是明朝黄玠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慨和对母亲的深情思念,其内容如下:

  1. 作者介绍
  • 黄玠(约1280年-1350年),字安仁,号秋岳,元代著名文人。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对诗歌、书法和绘画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感人。
  1. 诗词原文
    明月不可扫,客愁不可道。亲老家益贫,长饥对萱草。
    稽首玉蟾君,立身苦不早。庶尔药长生,使母颜色好。

  2. 作品赏析

  • 主题表达: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展现了其对家庭贫困、生活艰辛的同情以及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关爱。
  • 语言风格:黄玠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充满诗意。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不失哲理性。如“明月不可扫”一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心情;“长饥对萱草”则透露出诗人对家庭贫困现状的无奈和担忧。
  • 文化内涵: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价值。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庭和睦、亲情珍贵以及人生态度的重视,对于现代人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黄玠的创作也受到了时代的影响,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和人文关怀。
  • 个人经历:黄玠的个人经历也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曾历经战乱,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面,这些经历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黄玠的《洪主敬扫月轩》不仅是一首艺术上成熟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反映元代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资料。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