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南山沈彦之采金罂子

尘襟心不怡,驾言采药去。
木颗摘金罂,刺手不盈筥。
石齿滑行屐,啮足畏侧步。
山雨秋正深,落叶沉已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南山沈彦之采金罂子》是元末明初诗人黄玠的作品,描述了诗人在南山中探访沈彦之并采摘金罂子的场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黄玠是元代庆元定海人,字伯成,号弁山小隐。他幼年励志操守,不随世俗,晚年乐吴兴山水,隐居于弁山。黄玠一生致力于教育和孝养双亲,其事迹体现了一位文人的道德风貌和精神追求。
  • 文学成就:黄玠的文学创作包括《弁山集》等作品,显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深厚造诣。同时,他的诗词也深受后人推崇,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1. 诗歌原文
  • 原文展示:《访南山沈彦之采金罂子》的原文如下:“尘襟心不怡,驾言采药去。木颗摘金罂,刺手不盈筥。石齿滑行屐,齧足畏侧步。山雨秋正深,落叶沉已腐。”。
  • 译文注释:这首诗的译文大致为“我的内心因为世俗的烦恼而感到不快,决定远离尘嚣,前往南山寻求宁静。我在林间寻找珍贵的药材,用手轻轻摘取金罂子,但因果实过于娇嫩,手还未满一篮。”诗中的“金罂子”指的是一种珍贵的药材。
  1. 作品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生动形象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展现了一幅访山采药的宁静场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自然之美的和谐共存。
  • 主题思想:诗的主题是对宁静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通过描述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社会的一种逃避。

《访南山沈彦之采金罂子》不仅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世界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加珍视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