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子兰歌吊番禺君也

月离于箕风扬沙,月离于毕雨滂沲。星有好风有好雨,嗟尔明月可柰何。
抚灵均之遗曲,发浩浩之长歌。岂无椒浆与桂酒,庭前草生萧艾多。
君不闻稚子子兰方得意,三闾大夫沉汨罗。怀王入秦竟作幽忧死,不睹郑袖双青蛾。
读书千载有馀愤,恨无匣中龙泉与太阿。朝朝暮暮阳台下,江水东流空逝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稚子子兰歌吊番禺君也》是黄玠的作品,一首充满深意的元代诗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黄玠,号弁山小隐,元朝庆元定海人,幼励志操,以圣贤自期。晚年乐吴兴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作品传世。
  1. 诗词原文
    月离于箕风扬沙,月离于毕雨滂沲。
    星有好风有好雨,嗟尔明月可柰何。
    抚灵均之遗曲,发浩浩之长歌。
    岂无椒浆与桂酒,庭前草生萧艾多。
    君不闻稚子子兰方得意,三闾大夫沉汨罗。
    怀王入秦竟作幽忧死,不睹郑袖双青蛾。

  2.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 “月离于箕风扬沙,月离于毕雨滂沲。”开篇就描绘了一幅天地间风雨交加的景象,象征着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
  • “星有好风有好雨,嗟尔明月可柰何。”这里的“明月”不仅仅是指月亮,也暗指贤明的君主,表达出诗人对贤明君主的渴望和担忧。
  • “稚子子兰方得意,三闾大夫沉汨罗。”通过对比稚子的得意和三闾大夫的悲剧命运,反映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英雄志士的哀悼。
  • “怀王入秦竟作幽忧死,不睹郑袖双青蛾。”通过讲述怀王被秦国诱骗的历史事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以及对奸臣误国的谴责。
  • “岂无椒浆与桂酒,庭前草生萧艾多。”诗人在这里用“椒浆”和“桂酒”象征国家的繁荣昌盛,而“萧艾多”则暗示国政腐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失望。
  1. 文学价值
  •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示了元代诗歌的风格特征。
  • 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情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黄玠的隐居生活和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元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为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黄玠作为其中一员,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社会观点。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色在于其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黄玠善于运用朴素而有力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 在结构上,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古诗形式,遵循了平仄声律的要求。
  • 在意境上,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和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
  1. 文化影响
  • 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还对后世的文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在创作中借鉴了黄玠的这一风格和手法,使得元代诗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貌。
  • 在民间,这首诗也被广泛传唱,成为人们口中的经典之作。

在了解《稚子子兰歌吊番禺君也》之后,还有一些其他相关事项需要注意:

  • 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和黄玠的生平经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首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 研究黄玠的诗歌创作特点和风格,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解读《稚子子兰歌吊番禺君也》。
  • 探讨《稚子子兰歌吊番禺君也》中的文化元素和历史典故,可以丰富人们对元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稚子子兰歌吊番禺君也》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不仅体现了元朝诗歌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历史变迁的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