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莹之小像

骨虽清而不枯,貌虽丰而不腴。有田与庐,诵诗读书,恂恂乎美且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莹之小像》是元代诗人黄玠的作品,以描绘一位儒雅之士的风采著称。下面从作品的背景、内容和艺术特色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 背景介绍:《吴莹之小像》创作于元代,是黄玠的诗歌代表作之一。元代是一个文化多元且开放的时代,文人墨客们在这一时期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风貌与个人情感的作品。黄玠作为元庆元定海人,字伯成,号弁山小隐,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诗人兼教育者。他的一生致力于学问和道德修养,晚年更是乐享吴兴山水。
  2. 内容概述:这首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儒雅之士的形象。诗中的主人公骨清气爽,外貌虽丰腴却不失儒雅。这位人物不仅拥有田地与房舍,还能够在诵读诗书的同时躬行实践,体现了儒家理想的人格典范。这种形象的塑造,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外在美,更突出了他内在的品德与学识。
  3. 艺术特色:《吴莹之小像》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其对细节的精准捕捉以及对人物精神的深刻刻画上。诗句中“骨虽清而不枯,貌虽丰而不腴”不仅形容了人物的外在特征,也暗示了其坚韧不拔的内在气质。这种内外兼修的描述方式,使得诗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通过对日常生活情景的描绘,如“有田与庐,诵诗读书”,诗人成功地勾勒出了一个理想化的人物形象,既展示了其生活的平静与充实,也反映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吴莹之小像》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艺术魅力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人物的塑造,也展现了元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生活情趣。这首诗歌不仅是黄玠艺术成就的代表,也是研究元代文人生活与思想的重要文献。读者可以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感受到古人的生活状态及其精神追求,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与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