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鱼耶,鳞甲已具。
以为龙耶,头角未露。
时至则化,厥施斯溥。
蜕骨天渊,苍生霖雨。
画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画鲤》是元代诗人黄玠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道德的思考与领悟。黄玠是一位元代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画鲤》作为一首四言诗,其结构严谨而富有韵律感。诗中“以为鱼耶,鳞甲已具”和“以为龙耶,头角未露”等句,通过对鱼和龙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与把握。这种通过具体事物的隐喻,来反映更深层次哲理的表达方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艺术手法。
这首诗还体现了黄玠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和独特见解。在《画鲤》中,诗人以鱼为载体,通过对鱼的形象描绘,反映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诗中的“蜕骨天渊,苍生霖雨”等句,形象地描绘了鱼在自然中的角色与作用,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画鲤》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常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象征着年年有余、富贵连年。这首诗中所提到的“时至则化,厥施斯溥”,即意味着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变化,其影响力会广泛传播。这种对于生命、自然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的深刻思考,是中华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哲学思考方式。
《画鲤》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精湛的技巧和深刻的内涵。黄玠通过对鱼的形象刻画,展现了画家高超的技艺,同时也传递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然规律的敬畏。这种将艺术技巧与思想内涵相结合的创作方式,使《画鲤》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艺术品。
《画鲤》作为一首四言诗,不仅是黄玠个人诗歌创作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重要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道德的独到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和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