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署芸香课石经,江湖无复旧诗名。
日移宫树春怀友,花落天阶晓听莺。
沧海料应流不尽,白云安得与同行。
君行十八滩头路,为说相思万里情。
寄刘宰凤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索《寄刘宰凤溪》的文学魅力
《寄刘宰凤溪》是宋代诗人刘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刘宰独特的文学风格,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友情和自然美景的深刻情感。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生于江苏金坛。他是宋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以文质古直而著称。《寄刘宰凤溪》中的诗句,如“索居灵琐久尘埃,一读新篇病眼开”描绘了诗人在阅读诗歌时内心的激动与感动,反映出其文学作品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中,“索居灵琐久尘埃,一读新篇病眼开”展现了作者在孤独的环境中仍能通过阅读诗文寻找心灵慰藉的情景。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体现了刘宰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及其个人情感状态的细腻描摹。
诗中的“妄意严诗编杜集,敢陪郭隗上燕台”则表现了刘宰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及尊崇。他不仅是一位实践者,更是将所学付诸于行动的人。这种精神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在面对生活与工作中的挑战时,应秉持对知识的尊重与追求。
刘宰的文学成就不仅限于诗歌创作。《四库总目》记载其有语录并传于世,显示了他在散文领域同样有着卓越的才华。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他个人的生平经历,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
《寄刘宰凤溪》是刘宰留给后世的珍贵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展现了刘宰独特的文学风格,更通过其文字传达了深刻的文化理念和个人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学追求,进而领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