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福山遇僧偶出二首

欲叩禅关未有诗,满山空翠湿人衣。
竹间倚杖到西日,试问白云归未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清老的《登福山遇僧偶出二首》是元朝时期的作品,其中包含两首著名的古诗。这两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黄清老:黄清老是元朝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涉及题材广泛,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山水诗,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人生感慨。其作品在元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被后人传颂不衰。
  1. 诗意解析
  • 第一首:诗的第一句“欲叩禅关未有诗”,表达了诗人想要深入探索佛教禅宗思想但尚未形成具体文字的意愿。接下来的“满山空翠湿人衣”描绘了登山时所见的山林美景,以及它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而“竹间倚杖到西日”则展现了诗人在竹林中漫步直至落日时分的景象。
  • 第二首:此诗的第二句“鹫岭云深杖屦幽”,通过描写高耸入云的佛寺——鹫岭,以及浓密的云雾,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静谧神秘的氛围。接着的第三句“竹风松影共悠悠”进一步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最后一句“何人分得僧家榻,坐看南山一片秋”则抒发了诗人对于禅宗思想的领悟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登福山遇僧偶出二首》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
  • 思想内容:这两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沉思和对佛教禅宗的体悟。诗中所体现的宁静、淡泊以及对万物平等的态度,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1. 后世影响
  • 文化传承:黄清老的这两首《登福山遇僧偶出二首》不仅在元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后世也被视为研究元朝诗歌的重要文献。许多研究者通过这些诗作来探究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风貌及其在文人心中的反映。
  • 文学价值:这两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黄清老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元代诗歌发展的一个缩影,代表了那个时代文学创作的高峰。

黄清老的《登福山遇僧偶出二首》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更是元代诗歌的瑰宝。这两首诗通过其丰富的意象、深刻的主题和优美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既真实又充满哲思的世界,是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