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海上秋不热,抱琴入山翠如簇。
白云一榻流水深,独对青松结茅屋。
西风唤起泥涂身,野冠未见天上人。
灵丹一粒肯分与,便当负水耕炊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石田海上秋不热,抱琴入山翠如簇。
白云一榻流水深,独对青松结茅屋。
西风唤起泥涂身,野冠未见天上人。
灵丹一粒肯分与,便当负水耕炊薪。
《县令行》是元代诗人黄清老创作的一首长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村氓终岁不入城,
入城怕逢县令行。
行逢县令犹自可,
莫见当衙据案坐。
但闻坐处已惊魂,
何事喧轰来向村。
锒铛杻械从青盖,
狼顾狐嗥怖杀人。
鞭笞榜掠惨不止,
老幼家家血相视。
官私计尽生路无,
不如却就城中死。
一呼万应齐挥拳,
胥隶奔散如飞烟。
可怜县令窜何处?
眼望高城不敢前。
诗歌鉴赏:《县令行》描绘了农民在遇到县令时的惊恐与反抗。首四句描写了农民害怕见到县令的情形,而接下来的诗句则展示了县令下乡后对农民的迫害和农民的反击。诗歌语言简洁有力,情感真挚,反映了古代农民在面对官府时的矛盾心理和勇敢反抗的精神。
诗歌背景:元代社会较为动荡,农民起义频发,这首诗或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农村社会的一角,感受到农民们对于公正和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压迫的反抗。
《县令行》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面貌,展现了普通人在权力面前的无奈与抗争,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