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大茅洋

涨海浑茫寄一桴,候神东去接方壶。
帆随雪浪高还下,岛浸冰天有若无。
雁影斜翻西日远,潮声直上晚云孤。
投纶拟学任公子,掣取封䲔饫万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过大茅洋》是一首七言律诗,由元代诗人黄镇成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壮阔与自然之美的颂扬。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黄镇成,元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其作品多表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舟过大茅洋》便是他作品中的佳作之一,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自然观察力。

  2. 诗歌原文:涨海浑茫寄一桴,候神东去接方壶。帆随雪浪高还下,岛浸冰天有若无。雁影斜翻西日远,潮声直上晚云孤。投纶拟学任公子,掣取封䲔饫万夫。

  3. 诗意解析: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上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首句“涨海浑茫寄一桴”便开篇点明主题,用“涨海浑茫”四字形容海洋辽阔无垠,而寄居其间的一叶轻舟则显得渺小而孤独。接着,“候神东去接方壶”中的“候神”可能指的是等待神祇或仙人的指引,而“接方壶”则是借用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来比喻理想的境界。

  4. 艺术特色:《舟过大茅洋》不仅在内容上体现了黄镇成的深厚文学功底,也在形式上展示了其严谨的格律美。作为七言律诗,这首诗严格遵循押韵规则,使得诗歌朗朗上口,易于传诵。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帆随雪浪”、“岛浸冰天”,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画面感。

  5. 历史文化背景:黄镇成所处的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融合了多元的文化元素和思想观点。因此,《舟过大茅洋》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文学追求。

《舟过大茅洋》不仅是黄镇成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内涵、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