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谒涧泉琴,都忘利与名。
初闻心地爽,饱听耳根清。
三峡流波势,九皋鸣鹤声。
更期明月夜,共此畅幽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来谒涧泉琴,都忘利与名。
初闻心地爽,饱听耳根清。
三峡流波势,九皋鸣鹤声。
更期明月夜,共此畅幽情。
《听涧泉琴次赵丞韵》是宋代杨公远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杨公远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的“来谒涧泉琴,都忘利与名”描绘了诗人来到山中,被清泉之音所吸引,忘却世间名利的场景。“初闻心地爽,饱听耳根清”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在听到潺潺流水声之后,心中感到无比清爽,听觉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愉悦。而“三峡流波势,九皋鸣鹤声”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声音的独特感知和深刻体验,其中既有大江大河的壮阔之声,也有山林之中小虫鸣叫的和谐之音。“更期明月夜,共此畅幽情”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期待在月光皎洁之夜,与知己共享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从文学价值来看,这首作品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绘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和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它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小诗,更是宋代文学中的一个亮点,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杨公远的《听涧泉琴次赵丞韵》不仅在形式上继承了传统诗歌的严谨,还在内容上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