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婺源紫虚观

书卷携来寓紫虚,凭高凝眺更无馀。
五山结邑龙盘踞,一水依城带卷舒。
旦暮鼓钟喧梵宇,高低楼阁壮神居。
年时除却酬香者,阛阓行人往复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寓婺源紫虚观》是元代文学家杨公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进行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杨公远(生卒年不详),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他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

  2. 诗歌原文
    书卷携来寓紫虚,凭高凝眺更无馀。
    五山结邑龙盘踞,一水依城带卷舒。
    旦暮鼓钟喧梵宇,高低楼阁壮神居。
    年时除却酬香者,阛阓行人往复疏。

  3. 诗歌鉴赏:这首诗通过对紫虚观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其历史与文化的传承,表达了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深厚情感。诗中“五山结邑龙盘踞”形象地描绘了紫虚观所在地区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象;而“一水依城带卷舒”则展现了紫虚观周围河流与城市紧密相依的自然地理格局。此外,诗中还提及了佛教活动的频繁以及市民生活的繁忙场景,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宗教文化的影响。

  4. 诗歌主题:该诗的主题聚焦于对紫虚观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当地历史与文化的赞美。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寓婺源紫虚观》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紫虚观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美和历史文化,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气息。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也是对古人智慧和文化传承的敬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