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子山尚书

竹色侵衣碧,重帘雨气深。
白鹅翻墨沼,紫燕入书林。
北海春尊侧,西山夕阁阴。
东曹公事少,歌舞散黄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子山尚书》是元代诗人虞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虞集:虞集,字伯生,号邵庵,是元朝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生平事迹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他在文学领域的贡献,更是令人瞩目。
  1. 原文
  • 竹色侵衣碧,重帘雨气深: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竹子的翠绿之色渗透到衣衫之上,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竹香。重帘之下,雨气蒸腾,增添了一份幽静与神秘。
  • 白鹅翻墨沼,紫燕入书林:白鹅在水中嬉戏翻腾,溅起层层涟漪,墨色的池塘被搅得更加清澈见底。紫燕则轻盈地飞入书林之中,似乎在寻找知识的宝藏。这两句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与文人墨客的雅趣巧妙结合。
  • 北海春樽侧,西山夕阁阴:北海边的春天里,人们围坐在春樽旁畅饮欢笑;而在西山之隅,夕阳斜洒在楼阁之上,为这座古老的建筑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 东曹公事少,歌舞散黄金:东曹的公务相对较少,闲暇之余,人们便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享受难得的欢愉时光。这里用“黄金”形容歌舞的美好,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作品赏析
  • 意境深远:《寄子山尚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构建了一个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场景。诗中的竹影、波光、鸟语、花香等元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这种意境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也引发了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思考。
  • 语言优美:虞集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却又不失韵味。他善于运用平仄声调的变化来表现诗歌的节奏感,使得整首诗听起来如同一曲优美的乐曲。同时,他还注重词语的选择和组合,力求使每一个词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寄子山尚书》作为元代文学的瑰宝,不仅展示了虞集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