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刘伯成王景伯

公干文无敌,羲之字有声。
三年今日别,千里只轮行。
学海君能至,为山我未成。
受田如古制,应伴野夫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别刘伯成王景伯》是元朝时期杨弘道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与友人离别的情景,展示了作者对友情的真挚情感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杨弘道,字叔能,号素庵,是元代著名的文人之一。他的文学成就颇高,尤其是在散文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其作品多表现出一种磊落有大志的个性。
  2. 诗词原文
    公干文无敌,羲之字有声。三年今日别,千里只轮行。
    学海君能至,为山我未成。受田如古制,应伴野夫耕。
  3. 诗词翻译: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公干文无敌,羲之字有声”,形容朋友间文才出众,相互映衬;”三年今日别,千里只轮行”,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的不舍情绪;”学海君能至,为山我未成”,意指朋友的学问和才能无人能及,而自己尚未达到这样的高度;”受田如古制,应伴野夫耕”,则反映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希望与朋友一同耕作,过上朴实无华的生活。
  4. 诗词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感情。杨弘道在写作此诗时,巧妙地结合了离别的场景和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元朝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和创作背景,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留别刘伯成王景伯》以其深情的笔触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元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介绍,不仅能够了解杨弘道的文学成就,还能够感受到元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