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湖客夜

凉意江城早,秋声客夜多。
露凋佳树木,月照旧山河。
争战何时定,功名两鬓皤。
湖边营垒近,隔水听笙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慈湖客夜》是元代杨弘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也反映了元代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慈湖客夜》:

  1. 作者简介:元代的杨弘道,字叔能,号素庵,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的诗人。他的诗歌往往流露出一种磊落大气、不事举业却自得其乐的态度。这样的气质与《慈湖客夜》中所表达的孤高志向相呼应。
  2. 诗歌原文:《慈湖客夜》的原文为:”凉意江城早,秋声客夜多。露凋佳树木,月照旧山河。争战何时定,功名两鬓皤。湖边营垒近,隔水听笙歌”。这些诗句描绘了诗人在江城的一个清晨以及一个夜晚的所见所闻,通过“凉意”、“秋声”等词语,传达出环境清冷与孤独的情感。
  3. 诗歌赏析:首联“凉意江城早,秋声客夜多”,以“凉意”和“秋声”作为开篇,既渲染了环境的清冷,也揭示了诗人作为客居他乡者的身份。颔联“夜夜春潮随月上,不将客信到慈湖”,则通过春潮和月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颈联“争战何时定,功名两鬓皤”,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局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尾联“湖边营垒近,隔水听笙歌”,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既有战争的痕迹,又有歌舞升平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慈湖客夜》不仅是杨弘道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元代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元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