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元老

风调冰清有典刑,伤哉白首见飘零。
魂随寒骨来千里,世系遗孤始六龄。
宿草荒芜应满地,柔兰凋落忽空庭。
旅人若访中郎后,谶语凄凉咏曙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元老》是元代诗人杨弘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其独特的诗歌风格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下将从多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杨弘道,字叔能,号素庵,元代淄川人。他以气高古、不事举业而闻名,且磊落有大志,文章极自得之趣,有《小亨集》传世。
  • 创作背景:杨弘道生活在元朝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其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1. 诗歌原文
  • 原文:风调冰清有典刑,伤哉白首见飘零。
  • 译文:风调清冷如冰,有着古代的典章法制,可惜白发苍苍的人已见世事变迁,四处漂泊无家。
  • 注释: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1. 作品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首先,它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隐喻人生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其次,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魂随寒骨来千里”和“宿草荒芜应满地”,“旅人若访中郎后”,都富有诗意和深意。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的变化来抒发自己对时代的感慨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全诗情感深沉,引人深思。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杨弘道生活在元末战乱频发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个人命运多舛。
  • 社会环境:元代的社会环境相对封闭保守,文人常常面临着生计和思想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杨弘道的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
  1. 文化影响
  • 文学地位:杨弘道的这首《吊元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文人墨客的高度评价,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元代诗歌的重要文献。
  • 艺术价值: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之一,这首诗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其深邃的思想内容上,还在于其精湛的文学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上。

《吊元老》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情感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杨弘道以其独特的艺术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了解元代文学的重要窗口,值得细细品读和深入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