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别鹄动离声,伉俪三年晓梦惊。
当日想君应被害,此时怜我不忘情。
杜鹃啼血花空老,精卫偿冤海未平。
追忆月明合卺夕,何堪灯火照春城。
汴京元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汴京元夕》是明朝诗人李梦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元宵节时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热闹非凡的夜晚。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作者背景:李梦阳(1472-1530),字同叔,号空同子、东阳人,明代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作品广泛涉及诗歌、散文和书法,其中以诗歌最为著名。在文学史上,李梦阳被誉为“明代第一大儒”,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创作背景:《汴京元夕》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时期,当时汴梁作为五代十国的都城,以及北宋的京城,一直是一个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城市。在这样的背景下,元宵节成为了人们欢聚一堂的重要节日,而诗中的中山孺子、郑女燕姬等人物形象,都是对当时汴梁元宵节盛况的真实写照。
作品内容:在这首诗中,李梦阳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山孺子和郑女燕姬在元宵佳节上的演出场景。他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动词,将这场戏剧表演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动感和色彩。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艺术家们高超的技艺,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文化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汴京元夕》不仅是一首描绘元宵节盛况的诗作,更是一幅展示明代汴梁文化风貌的历史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古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