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千乘记舟中所见

西郭溪流放画船,北城门甃出清涟。
长山翠壁排空立,高苑苍波与海连。
霜渚透光揩镜翳,风蒲沉影袅炉烟。
羁怀本自多悲感,满意诗成复粲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弘道的《赴千乘记舟中所见》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情的古诗,它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舟行途中的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体验。这首诗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还反映了他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西郭溪流放画船,北城门甃出清涟。
    长山翠壁排空立,高苑苍波与海连。
    霜渚透光揩镜翳,风蒲沉影袅炉烟。

  2. 诗歌赏析

  • 西郭溪流放画船:首句“西郭溪流放画船”,诗人乘坐着画船顺流而下,溪水的流动仿佛在为诗人铺展开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水墨画卷。
  • 北城门甃出清涟:“北城门甃出清涟”,通过“甃”这个字的使用,传达出水边城墙的坚固与古老,以及城门下清澈见底的水面所带来的清凉感觉。
  • 长山翠壁排空立:“长山翠壁排空立”,此句形容山壁之长、之高,如同直插云霄,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 高苑苍波与海连:“高苑苍波与海连”,描绘了一个辽阔的水域景象,既表现了水天一色的辽阔,也暗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
  • 霜渚透光揩镜翳:“霜渚透光揩镜翳”,描述了在霜降时节,霜凝结在小洲上,阳光穿透这些霜层时的景象,犹如给水面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 风蒲沉影袅炉烟:“风蒲沉影袅炉烟”,这里运用了风蒲和炉烟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仿佛能听到炉火旁的叹息声。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杨弘道用寥寥数语就将读者带入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中,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 此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体验,通过描写视觉上的景物(如山、水、城等),以及听觉上的风蒲、炉烟等细节,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文化价值
  • 历史背景:了解这首诗的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时代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 艺术成就:杨弘道作为元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能够触动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哲学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杨弘道表达了他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哲学思考。这种思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探索。

杨弘道的《赴千乘记舟中所见》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个充满哲思的艺术宝库。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