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内乡见县令裕之

马蹄踏破洛南川,回首山城一片烟。
入夜前途如抹漆,有时峻岭若登天。
困眠肃肃飞霜底,饥傍泠泠流水边。
行尽塞垣三百里,眼明初见玉堂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达内乡见县令裕之》是一首由元代诗人杨弘道创作的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马蹄踏破洛南川,回首山城一片烟。 入夜前途如抹漆,有时峻岭若登天。困眠肃肃飞霜底,饥傍泠泠流水边。行尽塞垣三百里,始知归路是江南。

  2. 诗歌注释

  • 洛南川:即洛水南岸的河流。
  • 山城:指洛阳附近的山区。
  • 困眠:形容旅途中的艰难和疲惫。
  • 泠泠流水:形容水流的声音。
  • 塞垣:指边境的城墙。
  • 江南:这里指的是作者的故乡或家乡所在地。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繁忙的旅行图景。诗中“马蹄踏破洛南川”,形象地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奔波。
  • 诗人在夜晚行走时,“入夜前途如抹漆”,描绘了夜晚道路的黑暗与模糊,增添了旅途的神秘感和不确定性。
  • “有时峻岭若登天”则展示了山路的陡峭和险峻,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赞美。
  • “困眠肃肃飞霜底,饥傍泠泠流水边”两句,通过描写旅途中的疲劳、饥饿和自然景观,传达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孤独感。
  • 最后一句“行尽塞垣三百里,始知归路是江南”更是点明了旅程的终点和回归的心情,使整首诗显得更为完整和深刻。

杨弘道的《达内乡见县令裕之》不仅是一首表达旅途辛苦和思乡之情的古诗,同时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这首诗以其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