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窣堵波,建标梵王家。
宝殿倚绝壁,柏径通门斜。
入山石巃嵷,峡路衔犬牙。
长溪转白龙,架溜行青蛇。
迅激巨轮翻,溅湿生石花。
出山望平野,天钻蒺藜沙。
暝色自远至,青林欲栖鸦。
蝉声促归思,乱响如缫车。
游宁山寺入小敷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宁山寺入小敷谷》是元代诗人杨弘道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宁山寺并进入小敷谷的所见所感。
《游宁山寺入小敷谷》是元代淄川人杨弘道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宁山寺及其周边环境,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诗的开篇“层层窣堵波,建标梵王家”即通过层层的塔式建筑与庄严的佛家气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接着,“宝殿倚绝壁,柏径通门斜”,则具体描绘了寺庙的建筑特点和幽深的通道,让人仿佛置身于古寺之中。
诗中“入山石巃嵷,峡路衔犬牙”两句,不仅形象地勾勒出山石峻峭、道路曲折的地貌特征,而且通过“长溪转白龙,架溜行青蛇”等比喻,增添了诗意的动感和神秘色彩。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
在最后四句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从山中出来后所看到的景色:“暝色自远至,青林欲栖鸦。蝉声促归思,乱响如缲车。”这里不仅有对日落时分景象的描绘,更有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循环的哲学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杨弘道的《游宁山寺入小敷谷》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刻的文化意蕴和作者的个人情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