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别友

群居人间世,品汇各相索。
性外更无物,乐处当自识。
东州有诗翁,西州有文伯。
欲往不计程,相逢心莫逆。
茗酪以为饮,粱肉以为食。
古今入商订,经传争辩析。
西风旦夕来,面上无畏日。
何以诧妻孥,归装满诗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洛阳别友》是元代著名诗人杨弘道创作的诗作,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基本信息:《洛阳别友》的作者是元代诗人杨弘道,字叔能,号素庵,出生于元代的淄川。他的生平事迹虽然未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窥见其文学才华和生活态度。
  • 文学成就:杨弘道在元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创作体现了元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据资料显示,杨弘道有《小亨集》等著作传世。《洛阳别友》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面貌,也体现了作者的个性与志趣。
  1. 作品原文
    群居人间世,品汇各相索。性外更无物,乐处当自识。东州有诗翁,西州有文伯。欲往不计程,相逢心莫逆。茗酪以为饮,粱肉以为食。古今入商订,经传争辩析。西风旦夕来,面上无畏日。何以诧妻孥,归装满诗什。
  2. 主题思想
  • 友情珍贵:《洛阳别友》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表达了对这份情感的珍视。诗中“相逢心莫逆”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 生活哲理:“性外更无物,乐处当自识。”这句诗传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到理解和追求。诗人认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发现生活的乐趣,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杨弘道运用简练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表达得淋漓尽致。例如,“茗酪以为饮,粱肉以为食”一句,既形象地描绘了友人间的奢华生活,又暗含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批判。
  • 意象丰富: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东州有诗翁,西州有文伯”,通过具体的地域标识,展示了诗人对不同人群的观察和理解。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对元代社会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1. 后世影响
  • 文学价值:《洛阳别友》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它不仅展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也为后人研究元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文化传承:杨弘道的这首诗作,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元代社会文化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深入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情。

《洛阳别友》不仅是杨弘道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元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